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经验

下派驻村干部作用发挥情况研究与思考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3-30

按照自治区、市党委和县委的安排部署,宁城县于2015年9月初成立16个工作队,在县直单位抽调339名干部,采取与原单位“脱钩”形式,下派到全县16个乡镇街、307个村,落实“推进‘四个全面’、加强重点工作”任务。时隔半年,2016年3月,县委专门组织调研组,采取听取汇报、调查了解、实地查看等方式,就各工作队和下派干部考勤情况、精神面貌、现实表现、工作实绩等情况进行了专门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各工作队和下派干部总体上能按照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求,认真扎实开展工作,对促进各项工作开展、推动任务落实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总体情况

  一是重视程度比较高。成立下乡工作队,在县直单位下派干部进村入户推进“四个全面”、落实四项重点工作,事关自治区、市、县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关系全县发展和农民群众福祉,意义重大。为了更好落实工作任务,县委专门召开常委会研究,成立领导组织、科学分解任务,制定时间表、明确责任人,为工作开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县委主要领导牵头,先后两次召开全县干部大会,对开展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对下乡工作队和下派干部进行培训,对工作纪律和相关要求进行明确,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安排工作任务后,县直各单位特别是中区市直驻宁单位、宁城县各国有企业都对此项工作给予支持和配合,严格按照县委要求抽调人员,为开展工作提供了保障。各下乡工作队和下派干部大都能正确认识下乡驻村工作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不讲条件、不计报酬、不辞辛苦,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到岗工作,下乡驻村工作得以迅速全面开展。

  二是工作作风比较实。工作队和下派干部下乡进村入户,与在县直单位工作最大的区别是直接接触人民群众、直接面对民生问题,其作风好不好、工作实不实,直接关系到党委政府在基层的形象,涉及到民心向背。各工作队和下派干部,积极主动与所在乡镇街和村联系,迅速转变角色,立足下乡驻村新岗位,适应驻村工作新要求,主动作为,给各村注入了新的生机、带来新的活力。工作队和下派干部认真遵守与派出单位脱钩,全天候驻村开展工作要求,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坚持驻村开展工作,工作任务重时主动加班加点,吃住在村,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精神,对促进各村工作开展,带动风气转变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了方便服务群众,工作队和驻村干部公开服务承诺,公布联系方式,走村入户了解情况,掌握社情民意,全心全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在县直单位和普通群众间搭建了“连心桥”,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是工作成效比较好。组建工作队并大规模下派干部驻村,给农村工作加了油鼓了劲,对推动重点工作开展、促进村级建设规范、建设美丽富裕乡村等起了积极作用。下乡工作队和驻村干部充分利用自身业务和单位支持等优势开展工作,发改、经信、财政等部门下派干部协助项目与资金争取,农牧、水利、林业、扶贫等部门干部协助农村产业升级转型,人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干部协调提供低息借款,党委工作部门干部协助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发挥了显著作用。工作队和下派干部主动参与重点工作,2015年推进“十个全覆盖”,驻村干部全部坚持驻村开展工作;本年度,驻村伊始,下派干部就协助村里开展完善贫困户统计调查、档案健全、入户走访结对等工作,各村驻村干部平均与贫困户结对帮扶3户以上。工作队和部分驻村干部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协助村“两委”班子制定发展规划,确定主导产业,寻找脱贫致富路子,较好地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存在问题

  一是干部自身问题。第一是思想上不够重视。部分县直单位不能正确理解下派干部驻村工作的重要性,以单位人员少、业务多为借口,下派干部不积极,个别单位拒不下派干部。部分干部对驻村工作缺乏正确认识,认为是走形式、走过场,不想下村、不愿下村。部分干部有“混日子”心态,工作被动应付,驻村晚来早走,甚至派出单位和驻在村“两头不见人”,脱离工作岗位。第二是工作上不够深入。有的驻村干部,不了解农村情况,不熟悉农村特点,不掌握工作方法,又不注重学习提高,很难有效开展工作。部分驻村干部工作不提前谋划不深入思考,缺乏对工作的预见性,缺少对工作的深入分析理解,导致工作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个别驻村干部不经过调查研究、不经过深入思考,对工作随便表态、对群众随意承诺,造成所在村、镇工作被动,形成负面影响。

  二是管理体制机制问题。第一是监管制度体系不够健全。从县直单位大规模下派干部驻村,近年来还是第一次。对下派干部的管理监督,没有现成的经验和做法可供参考借鉴,对干部的日常管理、教育培养、纪律约束、工作效果评价等制度还不健全,有效的干部监督管理制度体系还没有形成。第二是监督管理责任不够明晰。下派驻村干部,从人事主管关系上,受派出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管理,从下派工作业务关系上,受县委办公室和“四项重点工作”主管部门、派驻乡镇街、工作队管理,主管部门比较多。工作中,各主管部门间还未形成优质高效的协调配合机制,责任还不够明晰,协作还不够紧密,信息还不够通畅,致使驻村干部管理上还有漏洞、有盲区、有死角。第三是业务与驻村两项工作统筹不够科学。部分县直单位在下派干部时存有私心和顾虑,选派人员时有将政治素质高、沟通协调好、业务能力佳、担当精神强的骨干力量留在本单位开展业务工作,下派老弱病、能力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等人员倾向,下派干部素质参差不齐。工作过程中,派出单位遇有集中任务时,仍然要求驻村干部回单位完成,致使下派干部存在既要完成驻村任务、又要完成本单位业务工作,两头兼顾的问题,无法全身心投入驻村工作中。

  三是保障措施问题。第一是派出单位支持保障不足。部分县直单没有全力为下派干部提供必要的便利和帮助,还要求下派驻村干部回本单位完成这样那样的工作。下派干部遇到困难需要单位出面协调或支持帮助时,单位不积极不主动,分散了下派干部的精力、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第二是必要的生活保障不足。多数村部没有取暖设施,冬季温度低,办公条件比较艰苦;村里没有食堂、宿舍,下派干部吃饭、住宿存在困难;部分村距离县城较远,公共交通无法保证上班时间,往返交通存在困难。干部驻村,增加的交通、食宿等费用支出,基本上都是本人负担,县级层面的经费保障还没有相关标准,还没出台相关的意见办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下派干部工作热情。第三是深层需求保障不足。目前,还缺乏对驻村干部的培树宣传、表扬奖励,下派干部克服困难,到基层一线辛勤付出,还缺少社会认同与支持。对下派干部的工作状态、工作表现、工作实绩,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考评办法,下派干部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的区别还不明显,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奖、进退留转结合的还不够紧密,还缺少政治认同与褒奖。

  三、对策建议

  一是从思想上解决问题。第一要教育干部认清下派是大局和中心工作的需要。从县直单位下派干部驻村,不是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做法和要求,是为了贯彻执行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为了尽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每名党员干部,都应积极投身其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二要教育干部认清下派是成长提高的必经之路。每个人的成长进步,都离不开实践锻炼、离不开基层历练。基层一线工作,不但能磨炼意志品质,还能提高处理疑难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与群众的深厚感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树立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干部任用条例》也对任用干部的基层工作经历做出了明确规定。因此,干部要把下派驻村做为一次宝贵的锻炼机会、当作一次人生的宝贵经历,倍加珍惜。第三要教育干部认清下派驻村仅仅是工作分工不同。毛主席说过:“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对广大干部而言,无论是在本单位从事业务工作还是下派驻村,仅仅是工作岗位不同,不存在好坏优劣。各级干部队伍中,有近一半的人员在乡镇和基层,如果没有干部到一线去,各项工作就会陷入瘫痪。所以,要正确认识下派驻村,努力工作,创造出优异的工作成绩。

  二是从管理上解决问题。第一要健全管理制度。要想让下派干部管理更加规范,作用发挥更加明显,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从干部的日常工作、学习教育、管理监督、绩效考评等方面,形成有效管用的制度,靠制度管人管事,形成常态,抓出长效。第二要加强沟通协调。要进一步加强对下派干部驻村工作的领导与指导,明晰相关单位职责,理顺工作体制机制,确保相关单位各负其责、配合密切、协调一致。下派干部原单位、人事主管部门、业务指导部门、工作队、镇乡街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及时通报驻村干部思想、考勤、工作等情况,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第三要注重统筹兼顾。干部派出单位要高度重视下派干部驻村工作,切实加强对本单位人员和工作的统筹,做到既要派精干力量下乡驻村,又能优质高效开展业务工作,“两手抓,两不误”。要尽最大努力为下派干部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提供保障,做下派干部的坚强后盾。下派干部也要加强对业务工作和驻村工作的统筹,在确保完成驻村工作的同时,合理安排时间,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业务工作。

  三是从保障上解决问题。第一要解决干部的基本需求。各相关单位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下派干部服务。镇乡街要加快村部改建扩建工作脚步,合理利用镇乡机关食堂宿舍、学校食堂宿舍,鼓励下派干部自由结组,拼车往返,最大程度解决驻村干部的吃住行和办公条件问题。财政部门要尽快出台下乡驻村补助办法和细则,兑现经济待遇,让下派干部下得去、驻的住、有底气。第二要满足干部的深层次需求。在激励驻村干部安心做好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媒体舆论关注、宣传驻村干部,在全县上下形成一种关心、关注、支持干部驻村工作的良好氛围,增加驻村干部的岗位认同感和自豪感。要加强对驻村干部的考核评价,努力发现那些扎根一线、心无旁骛、积极努力、能做善成、敢于担当的干部,优先考虑这样的干部参加优质培训、评优评奖、提拔使用等,形成良好的导向。


版权所有:bt365体育在线注 主办单位:中共乌拉特前旗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蒙IC备15002329号

QQ:286503211 电话:0478-3227855  传真:0478-3212659  电子邮箱:wqqjgdgw@163.com

技术支持:鄂尔多斯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